Post

感受 2025

最近出的问题有点多,或许这跟我自己之前较为松懈可能有关,但是也可能一点关系都没有。 但是我明显感觉到的是,2025年的挑战和压力都会更多,更大。

就我个人而言,我并没有很想参与到一场AI革命里,因为迭代速度巨快,开发需求的不确定性,以及百家争鸣的状态,尚未完善的规范,让我觉得现在加入这场AI逐鹿并不是很明智。

但是每个公司好像都在组织自己的AI团队,每个公司不做一点AI的项目和产品,都好像立刻,马上就会被世界淘汰似的。

不过,结合现实来说,此时此刻,看看微软在云端计算上,逐步通过Open AI 的服务降维打击AWS的事实。说明了至少,基础设施方面,AI明显能够给予公司巨大的价值。这也是完美的案例,说明了一个工程无论如何改良,都很难超越科学的突破。科技才是真正的生产力,工程项目管理的改良,都只是最大化科技原本带来的生产力而已。

回到2025年的展望,公司的规划,个人规划,大环境的变化,每一个方面的碰撞,就像是一个刚加入浓硫酸的烧瓶里,不同的原子分子,相互激烈的碰撞着。冒着浓烟。

年度计划,常常非常宏大,但是我仅仅只是希望,我2025年,能够有一些针对性的防御措施,有一些小小的习惯上的改变。

我观察到一些显而易见的坏事正在我身边发生:

  1. 短视频快餐式的电子垃圾正在侵蚀我的时间和审美
  2. 过度对电子产品的依赖,让我对很多现实的事物缺乏感受
  3. 消费主义的盛行,也在让我深陷财务问题
  4. AI不断颠覆各行各业和人们的做事方式
  5.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在疏远,人对待人的态度也因为大家缺乏感受力而变的敷衍 所以我要!

1. 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+提高意志力,拒绝消费主义

曾经我也是苹果的忠实粉丝,直到今年我彻底放下apple watch,我发现我对手表的刚需还是看时间,于是我反思除了看时间以外,apple watch 的其它功能,是不是苹果通过各种手段“售卖”给我的需求? 市场饱和后,商家就进入了寻找更多人群+给现有人群叠加更多需求的恶性循环。我说是恶性循环的原因是,为了达到盈利,他们必须作恶。 所以在生产力过度发展的中国,要么停工要么售卖更多的需求。 为了售卖大家更多的需求,我们有了不少种草的渠道,自从知乎被沦陷后,小红书,抖音,微博,微信,无一幸免,全都成为了商业种草的渠道,或许提升网速的好处是发展中国互联网,坏处就是最先占据互联网绝大多数流量的不少知识,而是无孔不入的广告。或许我需要给自己的网络降降速?我用得到5G吗?我的水平配用5G吗?换句话说,我有多少流量是有效的信息流量? 带着这个逻辑去生活,我发现,解决问题就要靠DIY了。猫窝不够暖和,自己diy 猫窝。洗胶卷太贵,自己动手洗。外面吃饭太咸,容易把口味阈值调高,自己煮饭。 曾经,我有听到过一个言论,香港因为农业化程度低,导致物价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巨大,因为所有东西在香港都是商品,而不是靠农民diy出来的。如果要摆脱消费主义,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全部自给自足。当然不同人能够diy的程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2. 增加感受力

我最近学习到一个新的概念,叫感受力,就是感受我的感受的能力。比如喝咖啡,有些人能喝出咖啡好的地方,对有些人来说,所有咖啡都一个味道,我觉得这就是味觉的感受力,当然也跟这个人喝过好咖啡,和不好的咖啡有关。

对于周围平凡的事物,不平凡的一面,提高自己的感受力,听起来是一件人特有的能力。AI完全无法触碰的领域,举个例子,一个厉害的厨师对于不同味道之间的碰撞是有很直观的感受,但是这是完全无法量化和描述的。换句话说,这是AI非常非常难以替代的一种能力。这种感受力的价值,一定在将来的几年内,会变成更为重要的能力,毕竟其它事情,都能由AI来做。

对于摄影来说,这个感受力的来源是摄影师在进入一个场景后,提高自己的专注力,开始感受阳光,风,树木,草,移动的人,鸟,湖面。在充分的感受之后,摄影师才能找到一个他想表达的主题和匹配的风景,最后按下快门定格这种感觉。读者,则在观看这幅作品的时候,可以思考摄影师如何拍摄,为何从这个角度拍摄,来复现拍摄现场,从而感受摄影师的感受,解读摄影师想表达的思考。

我希望自己能提高感受力的目的很自私,我曾经有一段时间,每隔一小段时间,就能有一件颠覆自己认知的认识产生,这样的感觉令人着迷。当时我就下定决心,希望自己每年至少要有一次经历这样的感受。当时我或者是通过经历一定的冒险,或者是阅读深度一些书来获取这种感受。 但是这几年,这样的经历明显变少了,甚至是没有了。

好在最近,在我开始学习一些艺术的历史,了解到许多颠覆人认知的艺术作品的过程中,让我能够重温这种颠覆自己的感受。难怪有人说,艺术能拓展人的认知和意识的边界。

要提高感受力,我们需要亲身体会很多事,这样的行为可能是会被现代社会定义成低效率的,无用的。但是做与不做,对这个执行者内化的影响很大,虽然这是看不见的影响。 我希望我能够在2025年,将我绝大多数的工作,回归到电脑和书面上,而不是移动设备上,我尝试在obsidian 上以Zettelkästen 方式来进行文档梳理,我觉得记录笔记,很大一个好处不是结果,而是过程,在你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某个概念的理解的同时,你就在加深这个概念,在表达的同时,就在思考这个概念里跟深层次的问题。这比起单独看过wiki page 来得印象更深。如果让我今天来教育小孩,告诉他一些学习方法,我会让他写一个Zettelkästen笔记。

4. 不敷衍

01-12,我参加了一场我被称作“外国人”的野球场比赛时,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太一样文化的冲击。 一般情况下,在厦门的野球场踢球,大家也就散散步,说说段子,进球失球也不会太影响心情。 但是这场球不一样,大家的态度很轻松,又很认真,相互调侃的同时,每个人又都在尽全力的侧扑,突破,盘带,传球。一群中年人像小孩一样的较真。真的感染到了我。

或许这就是足球文化的差异,听大家的名字,有来自中东的,意大利的,英国的,叫我去的小伙伴是来自南美古巴的。

这样一群中年大叔在球场上,你敢信?大家都没架子,该加速回防,加速回防,该倒地侧扑,倒地侧扑。而我参加的其它球队,各个都在场上摆架子,好像球场上就自己最懂球一样的指挥别人哈哈哈。真的不假!

另外一点很让我惊讶的是,他们的生活状态,和沟通模式上,让人感觉很轻松。我觉得中国人过于严肃,如果你不“忘我的”完成肩上的任务,你就是不尽责的。比如在学生时代不学习,工作时代不工作,结婚时代不结婚,生孩时代不生孩。大家都是被鞭子赶着往前,好像错过一个时间就会毁了自己的一生,没有人能正常的做自己。 在这样的大语境下,大家都没办法好好说话,我说一句中性的话,在中国人看来就是责备否定的话,脑袋自动的就会往负面情绪上去思考。但是跟这些能够轻松的人说话,大家似乎没有太多心理负担。本来大家就是来放松的~

回来以后我陷入了很深刻的反思,油腻的中年男人,对很多事情都没激情,很敷衍,所以新的一年里,我希望从这两方面来改变自己:

  1. 改变自己做事的态度,不敷衍
  2. 成为一个能轻松说话的人,即使说出的信息上负面的,也能够轻松的说 第二点我可以向sven 学习,他总是能在轻松的氛围下,指出别人需要改进的点,一方面让对方明白问题所在,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团队的团结。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