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kob He

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- 读后感

故事很夸张, 很纪实, 看完的感觉就像是看完了一集走进科学… 反反复复的从不同人的角度不停的记录同一件事, 真是回归了马尔克斯的老本行, 抽丝剥茧的一点一点的揭露真相, 跨越时间轴的记事倒是很符合马尔克斯的一贯风格, 事情的真相揭露了一半之后, 大家应该会有所惊讶, 但是这样魔幻的事件发生在现实中, 是不是又显得有那么点奇怪了呢? 抽离书之后, 我感觉魔幻的不真实感已经蔓延的到处都是了,...

霍乱时期的爱情 - 读后感

读完这本书有一段时间了, 恐怕读书当下的感受已不在~ 借着疫情的大背景, 怀着好奇和对马尔克斯的崇拜, 开始读起了这本书, 因为刚看完百年孤独, 一直期盼着能再有一次读百年孤独的体会, 结果多少有些失望, 或许是现实限制了马尔克斯, 或许是我只是在寻求百年孤独里的那种猎奇的刺激, 霍乱完全是另一个侧重. 价值观上, 霍乱让现代中国人更加难以接受吧? 究竟谁跟谁是作者眼中的爱情? 在扒写作背...

单元测试

一些废话 影响敏捷,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”持续迭代”。 影响持续迭代,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”代码交付”。 影响代码交付,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自动化单元测试(UT),自动化集成测试(IT)。只有高质量的代码交付,是有效的”持续(continues)” 如果有人说自动化单元测试因为代价过高,不必做。我愿称之为没有太多项目经验,他一定没有因为重视质量,做全了UT/IT 而节约了巨大维护成本的经历...

百年孤独 - 读后感

多年以后,面对行刑队,奥雷里亚诺·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。 牛逼哄哄 关于这类牛逼哄哄的书,心中只敢疯狂默念,“让我大受震憾”,除此之外,也不敢多作评价,毕竟自己看的书也不多。 当我抱着猎奇的心态,一口气看完一半的时候,我忽然觉得,不对!这种不可多得的书,一定要严肃对待,错过了,可能就不会再来了。于是调整心态,认真的重头再再读一遍。虽然第二遍,还是会...

看不见的城市 - 读后感

开始 如果说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朋友圈,那这本书绝不可能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里;如果说书有人脉,那这本书绝对在我的五度人脉之外。 《看不见的城市》过于诗意,绝对是我等理工执拗男无法靠近的那一类书籍。 直到我发现有人以这种形式在做《看不见的城市》的读书笔记。才意识到,原来这是一本特别几何,特别处女座的一本书。 这本书特别适合慢慢读,边读边想(image),边读边把文字画面化,如果心有旁念...

矛盾论 - 读后感

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那么多割裂, 魔幻的事情, 当我们的生存都难以有充足保障的时候, 如何能跳脱出来看待这个世界? 我好奇, 为什么毛泽东在远比当下更割裂的世界里能做到跳脱, 还能做的那么好? 难道仅仅因为他曾是图书馆管理员? 10月,经杨昌济介绍,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;征得蔡元培同意,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,负责登记新到报刊和阅览人姓名,月薪8块银元; 带着疑问, 我开...